近日,市委主要领导在《淄博市融媒体中心关于拍摄制作<淄博工业简史>有关情况的报告》上作出批示:通过纪录片展现淄博工业百年发展历程,传承和弘扬淄博城市精神,巩固放大“人好物美心齐”良好局面,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心无旁骛、干在当下,做法很好、值得肯定。市融媒体中心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,明确目标定位、创新发展思路,巩固机构改革成果,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,做强舆论引导主平台,锻造宣传思想主力军,努力打造具有更强影响力、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,切实巩固提升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,为我市实现“3510”发展目标和“强富美优”城市愿景营造更好舆论氛围,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触摸工业历史脉动 探寻城市发展路径
——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《淄博工业简史》拍摄纪实
《淄博工业简史》是我市建市以来拍摄制作体量最大的视频作品,也是近年来工业领域开展的规模最大、时间跨度最长、史实记录最多的调研走访行动。近年来,市融媒体中心聚焦传承弘扬城市精神、生动讲好淄博故事,深入发掘百年工业历史,全面再现工业发展历程,历时近2年拍摄制作完成《淄博工业简史》,用心用情用力擦亮城市品牌、塑造城市品格,巩固放大“人好物美心齐”良好局面,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淄博实践注入精神动力和澎湃活力。目前,《淄博工业简史》已完成拍摄制作,共30集、900分钟,覆盖全市40 个工业门类,已于3月22日开播。
勾画出工业历程的峥嵘岁月,以志为史留存城市档案。我市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,全国唯一涵盖老工业城市、独立工矿区和资源枯竭城市三种类型的城市。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120年,曾是齐鲁工业干部的摇篮、国家“一五”重工业布局的重要板块,建国初期撑起了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,创造出第一个刚玉磨料专业化生产厂、第一条日用陶瓷煤烧隧道窑、第一辆双层大客车等全国工业数十个“第一”,诞生了“坚守初心、敢为人先、拼搏奉献、改革创新”的“淄博工业精神”,工业文明浸润深、氛围浓,产业门类全、配套能力强,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40个在我市实现过规模化发展。回溯工业百年历程,留存百年产城工业记忆,以志为史、继往开来,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。
重现出筑梦路上的炽热印记,以史镜鉴赋能转型发展。当前,全球产业重塑格局,新型业态加速迭代,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,经济动荡源和风险点等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。我市正处于转型跨越的关键期,受经济下行压力普遍影响,叠加老工业城市产品结构与行业周期错配的突出困难,前进道路上必然有涉滩之险、爬坡之艰、闯关之难。2025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,是“十四五”收官、“十五五”谋篇之年,更是实现“3510”发展目标和“强富美优”城市愿景的突破之年,尤为需要以史镜鉴,在历史的回望中探寻未来产业发展路径,汲取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力量,激励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、比贡献、看成效,不断为淄博转型跨越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、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。
淬炼出百年匠心的精神图谱,以文化人重塑城市品牌。2023年以来,“淄博烧烤”现象级出圈,城市美誉度、知名度、影响力大幅提升,首次入围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评价“前10地级市”和“前10最佳口碑地级市”双前十。但目前,一些公众和游客对我市的认知主要停留在“烧烤之城”的浅层认知,忽略了百年“工业之城”的重要属性。长此以往,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公众认知偏差、城市品牌异化。回望不平凡的岁月,淄博工业百年之光蕴含着星火燎原的革命精神,折射着敢打头阵的先锋品格,彰显着奋楫争先的时代追求形成了质朴厚重、博大包容的工业记忆文化。拍摄《淄博工业简史》,探析工业发展脉络,厚植城市精神底蕴,对重塑齐地品牌、提高城市声量、讲好淄博故事具有特殊意义,用镜头体现厚重脉络正当其时、恰逢其势。
立足高远宽广视角,生动诠释发展成就。以“载入史册为价值定位,坚持“党领导中国淄博工业百年”和“工业与城市共成长共进步”为总主题,突出“觉醒年代革命人先行者与祖国母亲共情共振共鸣”、“激情岁月建设者艰苦奋斗伟大创业”、“新时期改革家精彩实践与时代同行”、“新时代创业者与城市涅槃崛起再起征程”四个分主题,明确“以志为史”、“横排竖写”、“依时纵述”的结构思路,设置“历史写什么、为何写、怎样写”的内容格局,从近代淄博工业的萌芽开篇,历经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、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,直至新时代下的转型升级,以时间轴线为脉络,层层递进、系统表达,重点展现不同历史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和重大成就,突出讲述工业人艰苦创业、勇于创新的感人故事,全面呈现我市工业发展波澜壮阔画卷。
深入基层走访调研,全面记录珍藏故事。深入全市工业各条战线,实地追溯采访齐鲁石化、新华制药、东岳集团、金晶玻璃、鲁泰纺织、华光国瓷等工业企业200余家,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、山东省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、山东理工大学、济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及院校10余家,实地访谈博物馆、档案馆以及工业领域的专家学者、老工人,收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影像素材,确保采访事实观点客观准确鲜活。深入挖掘、多方寻找,赴各区县以及济南、临沂、东营等地探寻、对话产业领军人物、科研带头人、先模人物、先模群体,采集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、原山东博山陶瓷厂厂长崔永顺,“氮化硅之父”中材高新原董事长张伟儒,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、原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所长沈惠基,原博山电机厂副总工程师尹彰墉等人物口述或历史事迹,通过众多历史亲历者的叙述和解读,让个体人生轨迹与城市跨越发展脉络交织重合,呈现出筑梦路上的沧桑往事和鲜活记忆。拍摄期间,累计完成40T视频影像素材的搜集、整理、拍摄工作。
丰富视听表达形式,深刻浸润观众心田。聚焦有故事叙述、有情感灌注、有价值升华,坚持把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文献纪录片创作规律相结合,使用高清专业电影级摄影设备和灯光设备,借助AI技术和情景再现的纪录片拍摄手法,运用专业化、艺术化、细节化的镜头,聚焦典型历史时期里的典型人物、历史事件,挖掘独家内容、独家史料、独家观点,展示历史企业、骨干企业、领军企业发展脉络和亮点特色,再现重大历史节点我市工业的全景全貌、高光时刻和生动细节,讲述淄博工业人艰苦创业、创新实干的感人故事和智慧精神,试图解构“淄博工业精神”的底层逻辑和精神内涵。坚持把融媒专业和“影像史志”理论相结合,运用“义理考据”、“布局谋篇”、“举世皆有者略书、人有我优我大者大书、唯我独有者特书”等历史学、方志学理论,着力打造兼具真实性、准确性、鲜明性、生动性的精品力作。
走心创作匠心打磨,着力打造工业鉴影。成立拍摄制作工作领导小组,涉及市委宣传部、市融媒体中心、市政协文史委、市发改委、市工信局、市档案馆、市委党史研究院等部门单位,下设综合协调、顾问指导、拍摄制作3个工作专班,统筹抓好线索素材收集、历史背景资料提供以及纪录内容策划、采集摄像和剪辑等工作,保障纪录片拍摄制作有序开展。聚焦工业影像志基本要求,全力搜集、认真学习1985版《淄博市志》、1985-2002 版《淄博市志》、1985 版《淄博市简志》及陶瓷、琉璃、丝绸、冶金、塑料、城乡建设等各工业专志及各版本区县志,不舍昼夜、不分寒暑,全身心投入影片创作。建立完善党委会把关、评委会审片、总编室协调、顾问指导组审核机制,严格把控作品质量、视听效果指导专班把握节奏、精心制作,将 40T 视频影像素材精简为30集、900分钟纪录片,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摄制工作。
放大传播宣传声量。充分利用全市融媒体中心改革融合发展契机,通过媒体资源、选题策划、传播渠道融通,打造集报纸、电视、新媒体于一体的融媒体宣发平台,在全市和全网范围内进行宣传推介,让社会各界了解淄博工业底蕴和发展潜力,掀起关注淄博工业、支持淄博发展热潮,为我市实现“3510”发展目标和“强富美优”城市愿景营造更好舆论氛围。
展现城市独特魅力。以增强城市凝聚力、吸引力、竞争力、影响力为主攻方向,深入全市各行各业拼搏实干的火热现场,以纪录片为切口和载体,突出思想性、艺术性、生动性,创新表现形式,注重情感化、故事化表达,接续策划《河湖巨变》和《从延安来》等大型纪录片,推出更多接地气、带露珠、冒热气的精品力作,探索提炼体现城市独特内涵和重要属性的标识体系,打造具有较高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城市文化“IP”。
播出时间:
3月22日首播。
淄博新闻综合频道:每周二首播19:50 周三11:30
淄博民生频道:每周五9:20 周六:21:30
淄博文旅频道:每周四17:20 周日:18:40
淄博影视频道:每周四21:40 周日:12:10